有没有一种医疗技术 能不开刀、无接触 切除肿瘤? 伴随着医疗微创化 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 前不久 东方第二届医疗技术创新大赛 TOP榜单公布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获得No.1的—— 徐美东教授 无接触内镜下全层切除技术 (NT-EFTR) 内镜最初仅用于检查及活检 在医学的探索过程中 一些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方式 实现了从传统开放性手术 到腔镜“微创”技术 再到如今内镜“无创”的演变 而今这项 无接触内镜下全层切除技术 好在哪里? 在传统EFTR技术基础上, 利用牵引技术全程“无接触”瘤体 结合术前超声内镜及3D重建 实现肿瘤外周0.5-1.0cm处 “精准”切开黏膜 进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术 “无创”切除瘤体 徐美东团队运用内镜 为患者实施“无创”手术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项新技术 如何无接触、无创 也精准、安全地 切除胃部肿瘤 无症状!掩藏在消化不良下的胃部肿瘤
刚开年,61岁的杨阿姨就在女儿的坚持下来到上海市东方医院复诊。去年杨阿姨在这里接受了由消化内镜科徐美东教授操刀的无接触式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切除了胃底的一个胃肠道间质瘤,复查结果一切都好,杨阿姨松了一口气。
因偶尔嗳气、腹胀,半年前杨阿姨的女儿坚持要带母亲来医院做胃镜检查,“只是有点消化不良,没啥事哟。”杨阿姨觉得女儿有些小题大做。但这一检查才发现还真不是小事:虽然腹部超声未见异常,但是CA-724(胃癌抗原)升高,胃镜检查显示杨阿姨除了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之外,胃底有一表面光滑的直径2厘米的半球形黏膜下隆起!
杨阿姨的嗳气不适多半是因胃炎引起,但胃底的小凸起却让杨阿姨一家心中一“突”,而入院后进一步检查更是应证了这种不安。超声内镜检查提示杨阿姨胃底隆起诊断为胃底黏膜下肿瘤,医生结合内镜经验判断有胃肠道间质瘤的可能。
什么是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罕见病,这一种胃肠道软组织肿瘤,虽不叫癌,但它是一种具有恶性倾向的肿瘤,很多时候无明显症状,因此早期难以发现,且对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均不敏感,以手术切除或结合靶向药物治疗为主。
无接触!
新技术兼顾安全与精准
杨阿姨的胃肠道间质瘤尚为早期,肿物没有转移,目前国际指南中建议完全外科手术切除作为可切除的GIST标准治疗方法。
-
如果选择传统外科手术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因创伤大和术后并发症等局限,杨阿姨并不能最大获益;
-
而除了传统开放手术之外,腹腔镜切除术因其“微创”被广泛用于治疗GIST;
-
且随着内镜治疗技术飞速发展,原先用于检查和活检的内镜,也可以用于治疗,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消化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且创伤则更小——“无创”。
但胃肠道间质瘤由于表面只有一层薄膜,只要稍微触及就容易破溃,且传统EFTR技术对于较大的GIST(2.0-5.0cm)内镜下切除是否充分、肿瘤破裂风险方面存在争议。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大量内镜下治疗经验基础上,上海市东方医院消化内镜科徐美东教授及其团队自主创新改良和命名了一种新技术——无接触内镜下全层切除技术(No-Touch EFTR),并首次在国内外开展。
这种技术在手术全程不接触瘤体,在周围黏膜进行抓夹及牵拉操作,减少肿瘤破裂或掉入腹腔等风险。同时,术前结合超声内镜及3D重建来确定瘤体位置和周围器官血管情况,更精细地评估切缘,传统EFTR技术需在肿瘤周围保留至少1cm正常黏膜的要求,而新技术只需在肿瘤外周0.5-1.0cm处进行切开,充分地评估也使得手术过程更加安全。
该技术及相关成果已于2023年6月作为封面论文发表于消化内镜权威期刊《Endoscopy》(IF10.437,中科院1区)。
无创口!
30分钟顺利取瘤
得知新技术的优势和保障,杨阿姨毫不犹豫地要求接受无接触式内镜下全层切除术,并在医生的安排下进行术前进行CT下的3D重建和评估。
随着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生效,手术开始,徐美东教授通过胃镜在杨阿姨的胃内找到隆起的肿瘤后,在肿瘤边缘0.6cm左右先行标记,进行甘油果糖+靛胭脂黏膜下注射并切开刀沿标记点,外作半环周切口切开黏膜至黏膜下层,部分剥离后“主动穿孔”全层切开肌层,通过牵拉辅助将肿瘤翻转入胃腔,暴露出肿瘤浆膜侧,而后持续通过牙线牵引辅助继续剥离,因为可以直视浆膜侧血管,沿浆膜侧继续剥离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周围血管、毗邻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出现。剥离顺利,不过30分钟的时间,肿瘤被完整切除并取出。
术后病理提示低危的胃肠间质瘤,无需其他辅助治疗,术后患者无不适,术后3天进食流质,第4天出院,术后随访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科普问答
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吗?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任何年龄均可患病,平均发病年龄60-65岁,男女发病几率相同。可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甚至是消化道外,不过以长在胃部的概率较多,大部分无任何症状,多因其他原因行内镜检查发现。GIST有恶性倾向,10-30%为恶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1%-3%。
虽然对于小GIST(<2cm)的治疗仍存在争议,对于直径大于2cm的GIST, 通常推荐手术切除(内镜或外科)伴或不伴靶向药物治疗(根据病理结果)。
新技术“无接触式内镜下全层切除术(No-touch 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NT-EFTR)”是什么?
为了完整切除消化道管壁来源的,特别是固有肌层深层的病变,须将肿瘤连同消化道管壁全层一并切除,将此种内镜切除的方法命名为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TR),内镜切除的同时伴有主动性穿孔和管壁的缺损。
本次新技术重点优化的“无接触(No-touch)”技术则是在原来EFTR基础上,旁开外周0.5-1.0cm处黏膜进行切开,结合牵引技术全程避免接触瘤体将瘤体完整切除。
本技术适应病症类型
无接触式内镜下全层切除术(NT-EFTR)主要针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 其他类型黏膜下肿瘤,无需保证瘤体包膜完整,所以采用传统EFTR技术即可。
-
直径≤2cm的GIST,瘤体短时间内增大及患者治疗意愿强烈;
-
直径>2~5cm的低风险GIST,术前应全面评估以除外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且应确保肿瘤可完整切除。
健康提示
包括胃肠道间质瘤在内的很多胃肠道肿瘤在早期时候都没有症状,但早期的胃肠道肿瘤很多可以通过内镜微创进行切除,预后好,几乎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要重视胃肠镜体检。
推荐以下人群接受胃肠镜检查:
专家介绍
徐美东
东方医院副院长
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特色与专长:主要从事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是国内最早开展 ESD 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POEM 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专家之一;在国际上首创发明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黏膜下肿瘤,该术式多次被美国胃肠内镜学会(ASGE)作为标准术式写入国际诊疗指南,普遍应用于临床并称之为“ 徐氏手术 ”。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全国委员、消化内镜隧道技术协作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兼秘书等。
入选人社部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获“ 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工匠、上海市医务工匠、浦东工匠等称号。作为主要完成人,荣获 2019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及荣誉。